2024
十月
27
【公教新闻】| 圣座和浸大办学术会议 从东亚视野反思人工智能
圣座文化教育部秘书长泰伊主教(Paul Tighe)指出,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并非纯粹的科学议题,当中需要发扬善与良知。”
据香港公教报报道,10月16至17日,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下称浸大宗哲系)联同圣座文化教育部数码文化中心,在浸大校园举行研讨会,主题为“社会与人工智能议题的东亚视野”,约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发表论文,回应社会对发展人工智能的忧虑。
在10月16日的揭幕礼上,泰伊主教透过录像向大会致辞,称人工智能为社会带来的影响遍及政策制订至社会竞争,他期望这次研讨会能让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宗教互动,共同为人工智能开拓发展方向。浸大则期望促进文化与信仰之间的交谈,并从伦理角度反思科学与信仰。
研讨会让神学家、社会学家及专家聚首,彼此交谈,论文课题包括从亚洲的哲学及宗教探讨人工智能,同时回应亚洲的相关社会问题及社会文化处境,既聚焦于个别个家的案例,同时放眼亚洲国际间的互动。
筹划举行是次研讨会的浸大宗哲系助理教授Levi Mahonri Checketts博士指出,研讨会的东亚视野补充了人文关怀,与会学者分别从儒家及佛教的思想,提醒人们发展科技时,重视人格与人性的幅度,正视人的需要,例如照顾长者及幼童、让穷人自主、尊重人的权利及在国际间顾及发展中的国家。
圣座组织学者推动交谈
Checketts博士担任圣座文化教育部人工智能关注组的亚洲区统筹,透过每月的遥距会议, 与欧、美、亚洲及澳洲等地的神学家、法律学者及教廷代表,探讨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兼顾的人性及伦理幅度;这网络不停留于智库层面,更积极促进教会与社会的交谈。他表示,人工智能对各国的影响大有不同,令网络成员愈加认识到本地化处境研究的重要,他展望关注组未来能够草拟相关文件,帮助教会及社会凝聚智慧。
印度献主会神父(Gregory Arokiaswamy)的论文从印度社会最基层人士的角度探讨社会公义课题,他写道,印度最基层人士被隔绝于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发展会加深贫富之间的鸿沟,故此科技发展应以惠及大众及减贫为目标。
与会的圣座文化教育部数码文化中心人工智能关注组协调人冈萨雷斯·费勒(Angel Gonzalez-Ferrer)为教廷协调多个地区的人工智能讨论项目,他指相关项目旨在体现社会训导的关怀,从神学等角度,回应人工智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